高克明 生卒年不洋,宋化绛州(今山西新绛)人,主要活动时期在太宗,仁宗二朝,为当时著名的山水画家。高克明为人端凝谦厚,不事矜持,喜幽静沉默,经常独自一人漫步郊外,搜奇访古,穷幽深绝,以致终日忘归,遇山水佳处,则肃然对坐,不觉臼晷之移,但有情景会心处,即归而端坐于静室,沉思屏虑,心无旁鹜,仿佛与造化相接暗通,干是落笔,所描绘的山水景致,依稀就在目前。因此他的作品无一不是千锤百炼,精妙异常,渐渐知名于远近。宋太宗景德年间(1004—1007年),高克明离开故乡,到京城开封去游历,以广见闻,交画友。大中祥符中(1008—1016年),他以其高超的画技,被选人翰林图画院供职,成为一名宫廷画师。在图画院的优越坏境中,高克明画艺日进,又与太原王端、上谷燕文贵、颍川陈用志等著名画家结为画友,相互磋磨,声名大振。天圣元年(1023年),宋仁宗命高克明图绘便殿,画成,深为仁宗所赏爱,即刻晋升为画院侍诏,守少府监主簿,赐紫。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,大多是从实地观察获得素材,复经自己深思熟虑、苦心经营中得来,并不专师于一家,却能注意采撷诸家之美,参成一艺之精,自为体格,颇有创新的味道。高克明的绘画成就,在当时已得到公认。《宋朝名画评》将其作品列为妙品第一,认为:“高克明铺成景物,自成一家,当代少有。”宋高宗赵恒曾写诗云:“(高)克明已死(许)道宁逝,郭熙后有新成名。”认为高克明品第尚在著名画家郭熙之上。明人王世贞甚至说:“今世称二马(远、麟)、刘(松年)、夏珪,要亦以易知之耳。若克明,殆犹顾(恺之)、陆(探微)之于张(僧鹞)、吴(道子),岂可同日语哉!”高克明山水画作品的代表作为《雪意图》(现藏美国),描绘溪山雪后的清寒景色。画面中央为一片溪水,近岸为树木房屋,远方则遥山对峙,稍近又绘有树木房屋道路。整幅画画上表现出一种清旷荒寒的烙调,而又不失苍秀嫣润的气韵。另外,经营位置的周详得当,意境表达的幽静深院,笔墨运用的精细整饬,都有自创的新意在内。高克明的其他山水画作品,见于著录的还有《夏山飞瀑》、《窠石野渡图》,《烟岚窠石图》各二幅。高克明作为一个才能比较全面的画家,除去擅长山水之外,道释鬼神、人马屋木、花卉翎毛、禽鱼畜兽等,也“皆造高妙”,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花鸟画已达到了“无可议”的地步,成就还在山水之上。高克明的作品则有《春波吟龙图》、《村学图》各二幅及《牧牛图》等。另外,高克明有一件作品在历史上颇负盛名,即《三朝训鉴图》。乾兴元年(1022年),宋仁宗即位,年甫10岁。章献太后遂命文臣纂集太祖、太宗、真宗三朝故事,为仁宗学习的蓝本。又诏高克明据此绘画之,即《三朝训鉴图》。画面上宫殿山川、銮舆仪卫无不具备,人物才及寸余,极为精妙。图成又叙事于左,在皇宫内刻版刊印,命傅姻辈早晚为仁宗展现,解释诱进。仿佛今日的连环画,拿来做了儿童的教材。后来到宋哲宗登基时(1085年),又将此图摹印,以为哲宗幼年启蒙之用,并分赐近臣。高克明为人鲠直清正,品格高尚,具有不畏权贵、不为利动的可贵品质。在他成名之后,许多豪贵请他作画,高克明一概以非所素习为理由加以拒绝,傲不应命。曾有一位淮海富商陈永愿出10万钱的厚酬,请他画《春龙起蛰图》,同样被坚决推辞了。因此,高克明赢得了当时文人土大夫的一致赞许。如果知心朋友中有求他作画者,高克明则态度诚恳,一定欣然命笔,从不推辞。景(左示旁右右)元年(1034年),宋仁宗命画臣鲍国资在彰圣阁画《四时风景图》。鲍国资初见君主,深恐画糟了而获严谴,且惊且畏,战粟不已,竞至不能下笔。仁宗遂诏高克明代笔,高克明不但没有借机炫耀技艺,反而婉转说明鲍国资只是一时失态,实际上身怀精湛的画艺,并以自己画得不如鲍国资为借口,推辞未画。故记载中论及其为人,说是,“疏材好义,画流辈中未易得也。”